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筹款100万只拨付2万 9958募捐争议

2020-01-20 15:32:36    来源:新京报

9958募捐争议:公益如何走出“炒热点”窠臼

公益评谈

从一个热点去照亮整个群体,让那些情况类似但没有太多煽情故事的人也得到帮助,才是公益的初衷。

吴花燕的事已发酵数天,“筹款100万只拨付2万”让9958甚至是公益行业再次陷入信任危机。新京报“剥洋葱”近日刊发深度报道,梳理了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简称儿慈会)资助项目9958儿童紧急救助中心,在吴花燕受捐一事中的前后经过,儿慈会承认“在操作中确实有不符合规范的地方”。

从公益行业的专业角度来看,几天来舆论对事件的追问也比较全面,如今回过头来看,我觉得有一点事件之外还值得公益行业和社会思考的问题:公益行业筹款,离开了热点怎么办?

“炒热点式”做公益:旱的旱、涝的涝

事实上,目前有很多优质的公益项目,无法进入公众的视野,只能在公益的小圈子里打转。现阶段公益的筹款模式,很大程度依赖热点性事件的巨大影响力而促成,这种影响力可以很快地出圈,进入社会关注的主流,调动了广大的公众力量,这也是9958等个别公益项目这些年一直很“滋润”的原因,就是很会炒作热点。

但炒完热点之后呢,怎么办?公益行业也要回答“娜拉出走后怎样”的问题。如果有热点的好机缘,却没有让公益行业所要解决的问题得到更好的关注和推进,那就相当于白白浪费了难得机遇。不能让娜拉堕落或者倒退回去。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儿慈会9958救助中心给行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它利用大量受社会关注的个案,来达到自己筹款目标的快速增长,但对整个行业的长久发展来说,却没有什么有益的增量。

并且,炒热个案之后,它们又过度地追求筹款额,甚至不会顾及筹款当事人的真正需求。

热点来得快、去得也快,公众也很容易在热点消逝之后,扭头忘干净。比如现在来看,罕见病尤其是渐冻人、瓷娃娃等,在2014年冰桶挑战之后境遇又如何?这么多年也似乎很少有人再关注了。

再近一点2016年,随着一元画廊的火爆,自闭症等特殊群体的情况进入了公众的视野;但现在4年过去了,我看到大量为这个特殊群体服务的NGO生存状况并不怎么好,尤其是一些重度自闭症和智力障碍的群体,不管是家庭还是患者本身,也包括服务他们的公益组织都处于社会边缘,很少被关注到。

公众日益增长的公益需求和不专业的公益行业之间存在矛盾

热点是把双刃剑,如果可以合理使用,对于公益行业发展,绝对事半功倍。但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公益组织应该利用这种社会的关注,把这个故事能够延展到整个群体。从一个热点去照亮整个群体,让那些情况类似但没有太多煽情故事的人也得到帮助,才是公益的初衷。

从一般公众来说,对个案的共情往往很直接,尤其是深入的故事细节描述,能够很快地引起舆论共鸣。我国的公益行业从社会边缘发展到现在越来越受公众关注,才不过短短几年时间。一方面,业内的伦理体系和发展理念都没有完全形成共识;另一方面,也很难要求公众能够理性看待公益行为,甚至去主动发现个案背后的群体困境。所以暂时出现不规范的公益行为,并不稀奇。

但这也恰恰正是公益行业发挥重要作用的时候。这10年来,公益行业的发展可以用“蓬勃”来形容,但现实是,行业的表现还配不上它们现在获得的关注和期待。借用现在国内主要矛盾的这句话来说:公众日益增长的公益需求和不充分不专业的公益发展之间存在着矛盾。

正因如此,我一直在呼吁,在一些社会热点出来之后,社会公众应该更多关注这个热点事件,尤其是新闻重点人物背后所代表的群体。我们应该着眼一个群体社会问题的推进和解决,而不是仅仅去针对性地解决一个人的问题。

通过吴花燕的不幸经历,也可以给我们一个深入的思考,目前我国还处于公益事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个时候公益行业本身更加自律,去引导公众,去不断培养公众对公益的认知。公益行业不回避热点,但也不能惟热点是从;公益需要人间真情,但却不能一味消耗信任。

充分利用热点的价值,并借势将之转化为公益行业发展的动力。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到受众群体,也能促进行业自身的发展,更能促进整个社会公益事业的提升,让物质条件丰富之后的公众,有热情、有渠道发扬利他精神、慈善道义。

相关阅读